
送旧迎新,周而复始。在这个金秋飒爽的季节里,松山职院又迎来一波新生报到的热潮,让沉寂了一个暑假的校园活跃了起来。截止9月11日,学院迎来了 3000余名2013级新生,在校生人数首次超过八千达到8400人,创造了新生录取和办学规模双新高,呈现了“规范和温暖”的双特点。
规范:招生工作科学有序
领导重视,科学谋划招生工作。
在 学院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下,今年招生工作提出了“以提升办学规模为中心,以全员参与、投入保障、优质服务、树立形象为原则,使招录工作做到考生、家长、社 会满意,领导、系部、教工满意,招生主管部门满意为宗旨”。学院成立了由院长曾向昌任组长,副院长龚洪强为副组长,各教学系主任为成员的招生工作领导机 构,成立了招录组、纪检组、保卫组、技术组、后勤组五个工作小组。
以就业为导向,做好招生工作。
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学院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在招生计划上充分听取了各系对招生专业及规模的建议;精心设计招生简章,充分运用微信、微博、QQ等新媒体 和全新的招生和系部网站等多种渠道开展招生宣传;在招生录取时各系参与了招生录取全过程;在专业调整时充分尊重了各系专业调整的意见。
彰显公平,录取工作规范有序。今 年的招生录取工作,严格按照《广东省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遵循“高等学校招生录取工作实行‘院校负责,招办监督’的管理体制,即在政治 思想品德考核和身体健康状况检查合格、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符合同批录取资格、高考成绩达到同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的考生中,省招生办公室按投档原则,以 一定比例提供考生电子档案给高等学校”和学校“公平竞争、公正选择、德智体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录取原则进行,圆满地完成了招生计划。
温暖:给新生一个新家
前期改造,给新生一个舒适的新家。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松园改造项目是学院深入挖潜、改善学生公寓生活设施的一项民心项目。学院领导不仅深入现场,与专业技术人员一起探讨研究,更对通风、采 光、家俱等关键环节作出了科学设计,尽力为同学们提供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在报到期间,学院领导走访了新生宿舍,欢迎他们加入“宽、厚、平、和”的松山职 院大家庭,并与新生亲切交流,了解其入学情况,寄语大家要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和睦相处,祝愿他们在大学的舞台上能不断地展现自我。针对学生提出的建议,学 院领导现场办公,第一时间召集相关部门人员对松园改造项目作出更加深入完善的整改部署。
周到安排,给新生一个温暖的新家。
为了让新生更加顺利地完成入学报到手续,学院向新生寄发了入学指南,在原有的招办两条咨询热线基础上,新增财务处、学生资助中心和五系电话咨询热线。从9月 7日起,学院开设了新生临时报到点,并在报到日特意安排了12辆大巴车到火车站迎接新生。各个系部在校门口及各教学楼前设置了咨询点和新生报到处,系领 导、专业教师、辅导员都积极投入迎新工作,相关处室也积极配合,各项工作有条不紊。记者随机对几位新生进行了采访,她们对学院的学习生活环境满意,“家”的感觉浓郁。
贴心服务,给新生一个友爱的新家。
许多热心的师兄师姐 和迎新工作的志愿者秉承“宽、厚、平、和”的松山人文情怀,用热情周到的服务为新生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温暖了学弟学妹们的心,更让家长们放心。在炎炎烈日 下,他们耐心细致地讲解报道流程,全方面提供校园信息,毫无怨言地帮忙拿行李,细心地筑起安全的城墙。在他们的默默奉献中,学弟学妹们快捷地完成了报到手 续,熟悉了校园环境,尽早融入校园生活。
绿色通道,实现了所有新生的大学梦想。
为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学院积极响应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的要求,在学生处和各系报到点均设立了“绿色通道”,对被录取入学、家庭经济困难 的学生,一律先办理入学手续,然后再根据核实后的情况,分别采取不同办法予以资助。同时,在宽字楼开展积极的助学贷款咨询服务。11日,学院领导到“绿色 通道”处了解家庭经济困难新生的报到和“携手助学.爱心捐赠”活动250套生活用品的发放情况,勉励这些同学要把压力化为学习的动力,用知识和技能改变人 生,并保证学校会为家庭困难的新生入学提供条件。
“冷清”报到日,书写如火的真实向往。
与往年一样横幅高悬,彩旗飘扬,志愿者穿梭的松山校园,在11日正式报到日却首次呈现出“冷清”的场面。原来,已有超过2500名新生在10日前到校报到,使我 院第29个教师节呈现出空前的热烈。记者在采访中得知,很多提前报到的学生都是通过师兄师姐们掌握了学院的基本信息,从而决定早日投入“宽、厚、平、和” 松山大家庭的。
转专业碰壁,师长对学生前途的一片苦心。
记者在进一 步采访中了解到,每年,各校都会因学校的招生指标和录取原则引致学生不能百分百读取“心仪”专业。根据《广东省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适应性 研究报告》显示,旅游、交通等“明星”专业和电子信息、制造等“金牛”专业被纳入重点扶持专业,而与第三产业相关的专业因产业需求量下降、专业规模大而呈 现控制和压缩的趋势。每年各校都有不少学子因对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产业需求未作深入研判,对我省专业设置结构性失衡严重的个别专业依然呈现出“一头热”。 我院也同样出现了个别学生提出转专业的要求。学院领导班子在关注学生就业率的同时,十分关注学生的就业质量,由此对专业人数的控制是基于广东省经济社会发 展全局的一个研判结果。相信,随着新生入学教育对专业的了解的进一步深入,新生们会喜欢上自己的专业,培养出浓郁的学习兴趣的。